经济学通识课 | 尼尔·基什特尼
‌‌讲述经济学理论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看经济学发展如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更好地追求富足快乐的人生! ‌‌耶鲁大学经济学入门课,普通人也能读懂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对社会以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如何使用资源(那些用于生产像是面包和鞋子这样有用产品的土地、煤矿、人力以及机器)的研究。 ‌‌其实经济学讲的是,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并保持健康、接受教育,人们如何满足需求,获得富足快乐的人生以及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得不幸福。如果我们可以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或许就能够帮助所有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稀缺性和机会成本揭示了一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我们要不断地做出选择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经说的,经济学家需要“冷静的头脑,善良的心地”。完全正确!要像科学家那样描述世界,但同时对周遭人类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并努力做出一些改变。 ‌‌中世纪的神职人员认为为了获得利息而把钱借出去是一种偷盗行为,因为钱“无法生育”(barren):它无法生育,也无法繁殖。把钱堆在一起也不能让它们像羊群那样生长。如果你从欠你22枚硬币的人手中拿回了25枚硬币,那么你就多拿了3枚。这3枚硬币毫无疑问应该属于那个人。 ‌‌重商主义者并不具备一套发展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他们信奉的观点比较芜杂。现代经济学家经常嘲讽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例如,如何定义一个国家是富有的?重商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认为财富即金银,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拥有足够多的金银就是一个富有的国家。 ‌‌经济学观点需要处理的是社会所处的环境,而很久以前的环境和今天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我们检视历史时,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指的是土地养育出的小麦和猪。农民通过种植粮食,或售卖粮食为生。此外,他们还能生产出多余的粮食。魁奈相信盈余是经济的生命力,他称其为“净产值”(net product),即农业生产(总产量)中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多余的部分。 ‌‌斯密认为当人们出于自身利益采取行动时,社会才会实现良性运转。人们的友善不是必需的,只要满足自身利益,更多人便会受益。 ‌‌交换物品的需求使人类有别于动物。狗从不交换骨头,但人类却一直进行着交换,我给你面包是为了换你的啤酒(更多的情况是我卖面包然后用所得的钱买啤酒)。所有这些交换导致了一个结果,便是分工的产生:一种劳动力的区分。 ‌‌斯密也对财富的意义做出了崭新的诠释。重农主义者认为它是土地中的收获物,重商主义者认为它是黄金。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的财富是所有有用商品的总和——小麦、啤酒、衬衫、书籍——国家经济为人民制造的全部商品。 ‌‌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李嘉图都认为产品的价值等同于制造产品的劳动力总量,这个观点被称为“劳动价值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 ‌‌在马克思眼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纷争属于资本主义深层次的矛盾。资本家通过变本加厉地压榨工人阶级保护自己的利益,工人所能分得的经济利润越来越少。最终,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工厂中大量制造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商品也销售不出去。长此以往,工人的生活更加悲惨,怨声载道。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崩塌,工人阶级获得了土地和工厂,共产主义建立,消灭了剥削。这种结果得益于私有财产的取消:熔炉或起重机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资本家,而是由全社会共享。人们按需分配而不是领取资本家的工资。共产主义也会消灭阶级和阶级分化所导致的无休止的阶级斗争。 ‌‌资本依赖于划分为有产者和无产者的社会阶级,而资本主义的建立则依赖于取得所有权的有产者。对于这一点的理解是看清资本主义现实的关键 ‌‌私有财产将社会划分为有产者和无产者。人们只有通过工人发起革命,消灭私有财产才能彻底拥抱人性。 ‌‌“理性经济人”(rational economic man),即在衡量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后决定自己行为的人 ‌‌古典经济学关注市场如何掌控经济并使其繁荣。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理性的个人如何掌控市场。 ‌‌博弈论是研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结果的影响 ‌‌在著名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凡勃伦驳斥了思考经济行为的传统方法。理性经济人衡量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然后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但是欲望源自何处?它来自于每个人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很多经济学理论没有涉足的领域。依照凡勃伦的观点,人们并不是通过理性的计算决定购买行为和选择消磨时光方式的。你必须了解人们由社会所塑造的本能和习惯,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选择。 ‌‌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是一种浪费行为。它将经济能量从生产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转移到用来炫耀的商品 ‌‌当我们所有人的消费减少后,购买量和产量都会相应降低,国民收入也因此减少。以此为起点,凯恩斯重新对衰退和失业进行了阐释。 ‌‌根据萨伊定律,经济保有一定水平的支出以保证工厂全力以赴地生产,人人有工作。将支出水平想象成浴缸里的水位,当人们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时萨伊定律是适用的。但是如果人们将收入积攒起来呢?想象浴缸里的水正从放水孔中流出。储蓄是经济支出中的“流出部分”。随着水面的降低,经济中的支出也在减少,这意味着企业产量的降低以及工人人数的缩减。有一件事情可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条将放水孔连接到水龙头的软管,它可以将水导流回浴缸。储蓄不仅仅从下水口流出,还会最终回到浴缸中。储蓄被借给希望投资新工厂和生意的人。投资——购买厂房、设备等——等于将支出“注入”经济中。储蓄被用来购买,因此流出相当于注入,即流出的量和注入的量齐平。因此,水位保持不变,经济继续运转,所有工厂和工人都充分工作。 ‌‌衰退的原因是人们选择储蓄,而不是支出,我们也总是说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此,问题在于人们或许是过于明智了。凯恩斯说:“每当你存下5个先令,一个工人便会丢掉工作。” ‌‌正是由于凯恩斯,经济学家们不久便在一件事上达成了一致:大萧条时期以及此后数次衰退期间出现的百万失业人口是支出变少的牺牲品。他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他之后,经济学被划分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将经济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比如他帮助改善的就业水平)和“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体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 ‌‌资本主义的荣衰与浮沉都源自层出不穷的创新浪潮以及创业和模仿的消长。新技术淘汰旧技术——马车被汽车取代,蜡烛让位于电灯。胶卷制造商柯达公司崛起,然后又衰落,同时在手机中率先应用数码相机功能的三星公司这样的新领袖站上舞台。熊彼特将这称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他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别的,只是永不满足的企业家们带来的不断的变化。 ‌‌博弈论研究国家、公司和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即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方获得的结果。 ‌‌许多人相信政府应该参与经济运作。哈耶克认为,这种想法最终会导致政府的完全管控,不仅仅是经济,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结局就是“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在这个体制下,政府是全能的,全体人民必须完全服从它的管理,反抗会带来囚禁甚至死亡。 ‌‌如果与梨相比你更喜欢香蕉,与桃子相比你更喜欢梨,那么你一定喜欢香蕉超过桃子。他们发现,当人们的偏好是理性的时候,那么一个经济体当中的各类市场就可能趋于平静。用经济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一般均衡是存在的。 ‌‌如果能够在不减少一个人福利的情况下,增加另一个人的福利,那么这个经济体就不是最好的,或者说是“低效的”(inefficient)。假设我有4个梨,你有4根香蕉,你对梨和香蕉的偏好相同,但是我对香蕉的偏好是梨的两倍。如果我们把手中的梨和香蕉交换,那么我就比原来好了两倍,而你还和原来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阿罗和德布勒证实了,如果经济体存在一般均衡,那么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这是经济学的宝贵的结论。经济学家为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第一福利定理”(First Welfare Theorem)。 ‌‌凯恩斯认为,储蓄如果不投资在工厂和设备上就会造成衰退。当人们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商人不再投资的时候,总体上的支出就会减少,经济就会停止增长。 ‌‌政府的开支会超过税收的收入(这有点儿像是从银行借钱购买汽车,因此,购车人的开支超过了他们收入)。政府会维持“预算赤字”,等经济复苏,更多人开始工作赚钱,政府从税收中的获益会更多,而赤字也会消失。 ‌‌经济学家将所有关于政府开支和税收的政策称为“财政”(fiscal)政策。在古罗马,“fiscus”这个词指皇帝的宝库,财政政策指的是国家通过税收充实自己的国库,以及再通过开支把它们花掉。充实国库的方式是对民众的收入进行收税,支出的方式是购买药品、书本、坦克等物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上述两种理论混合在一起。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工厂和工人闲置,那么政府就会增加开支或者减税,以此促进经济需求,让企业增产和增加雇员。由于失业的工人很多,因此增加的需求可以在价格不上涨的前提下得到满足——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布坎南说,政府的行为应该和商人赚钱的行为一样受到审视。和其他人一样,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员都会追求自身的利益。布坎南的经济学新理论被称为“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他描述为“去除浪漫的政治”。政治人物不再是无私的英雄——布坎南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浪漫化的看法。在现实中,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维护自己的地位,相较于经济学家的想象,更加卑鄙、自私和靠不住。 ‌‌如果没有稳定的流通速度,货币和国民收入之间的联系就没有那么紧密,这就是凯恩斯认为货币影响有限的原因。如果流通速度下降,导致所有中央银行增印的投入经济的货币最终都闲置在人们的钱包里,会怎么样?如果流通速度下降得足够多——菠萝岛上的流通速度从2降到1——那么国民收入就还是和从前一样。(10张1美元钞票,每张每年换手一次,加起来和之前5张1美元,每张每年换手两次的国民收入是一样的。)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总是稳定的,因此货币量确实会影响国民收入。 ‌‌法玛的理论被称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当所有信息都作为确定股价的因素被考虑进去,那么投资者便可以利用全部获利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不会变动——绝非如此。这个理论的含义是你无法预测价格。变动是无法预测的随机的影响因素的结果。 ‌‌森的可行能力的理论,将相对和绝对统一到一起:可行能力是绝对的,但是获得可行能力的物质需求是相对的。 ‌‌对森来说,经济学是关于那些最贫困的人群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迫切需要的各种东西。购买食物的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识字、保持健康、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运作当中也同样重要。真正的人类发展是自由的增长。 ‌‌“时间不一致”(time inconsistency)的问题:今天的最佳选择,并非明天的最佳选择。 ‌‌经济学家朱莉·纳尔逊(Julie Nelson,1956—)提出了另一种判断经济好坏的方法。与其按照帕累托最优的概念考虑问题,她选择了“供给”(provisioning)的概念:如何向人们提供良好生活所需的各类物品。 ‌‌人们决策当中的无逻辑性是股市失去控制的原因。 ‌‌就像工程师有吊车和测量仪,经济学家使用自己的工具箱——聪明的理论模型和先进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或许,罗思和克伦佩雷尔都是工程师出身,随后才成为经济学家的经历并非巧合,这有助于将经济学原理转变为有力的改造真实世界的工具。 ‌‌明斯基说,谨慎的资本主义已经让位给大胆的资本主义:大多数人都想要借钱,而银行也愿意借,因为这样银行才有利可图。银行开始争相贷款,于是发明了新的贷款种类,把钱贷给那些偿还能力很有限的人。有些银行贷款,借贷人每个月只需要支付利息。当原贷款到了偿还日期,银行给予延期。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银行的购房贷款就是这么批出去的。明斯基称之为“投机借贷”(speculative lending):贷款以房价不会下跌以及利率不会上升为赌注,这样借贷人才不会受到贷款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