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林欣浩
‌‌假如你能顺利地回答“我为什么不自杀”的问题,如“我不想死,是因为我还想到处旅游,吃好吃的”“我不想死是因为我不能让父母伤心”。那么,这些答案就是你现在的人生意义。 ‌‌我觉得唯一的办法是和大众的做法一样,自己给自己找到人生意义(虽然是虚假的)。用西西弗的比喻来说,我们只能在推石头的时候哄自己说这么做是有意义的,并且乐在其中。这个哄骗自己的借口,就是人生意义。 ‌‌形而上学走不通,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科学方法”指的是“以经验主义为标准,以实用主义为目标,允许别人检验,反对独断论” ‌‌科学坚持经验主义、坚持实用主义,并且完全开放,允许证伪、允许质疑,反对独断论。 ‌‌科学并非揭示真理,仅仅是实用工具 ‌‌科学是个只讲究实用与否的工具。我们在筛选科学理论的时候,实用是唯一的标准:首位的要求是这个科学理论能够指导我们工作,不能够出错。其次,在不出错的基础上越简单易用越好 ‌‌有一种社会观念,认为历史的发展轨迹是必然的,这种观念叫作“历史主义”,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持这样的观点。 ‌‌证伪主义认为,检验正确并不为科学作贡献,只有检验出科学理论是错的,才是真正为科学作贡献。 ‌‌科学理论必须能提出一个可供证伪的事实,假如这个事实一经验证,便承认该理论是错的。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科学家没有办法证实任何一种科学理论 ‌‌实证主义是说,所有的科学经验,必须有经验来证明它是正确的 ‌‌科学首先要观察客观世界,然后对客观世界的现象进行解释,解释完之后,科学理论还能做出预测。我们一检验这些预测,发现,预测对了!这科学知识才算正确,才能对我们有用。 ‌‌实用主义觉得真理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随着环境不断修正。在这个环境下真理是这样,到了另一个环境里,真理就变成另外一个样了。 ‌‌在科学研究中什么理论好用就相信什么。实用主义者觉得,哲学也得像科学这样,不再说空话,不再讨论空泛的大问题,而是重视哲学的实用性。 ‌‌逻辑实证主义者要做一项伟大的工程,他们要用严谨的逻辑符号代替之前所有的哲学观点,用逻辑的方法分析前人的一切命题,最终把整个哲学世界都用逻辑符号重铸一遍。光用逻辑符号重铸,还只是第一步。逻辑实证主义还强调“实证”。为什么呢?逻辑强调的是演绎推理,即从一个真的前提,推理出一个真的结论。可是,光有演绎推理的话,那得出的只能是重复的命题,得不出新的知识来。要扩展知识,我们要从经验中吸收。“实证”的意思就是说,逻辑实证主义得出的新结论,必须能有经验实实在在地证明。 ‌‌理性根本无法担负从总体上解释世界、指导生活的任务。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可以互相影响,不同运动状态的人观察同一个物体,观测到的时间、大小都不相同。因此时间和空间得放在一起研究,统称为时空。质量和能量也不是互相独立的,统称为质能。这也是核武器的理论基础。 ‌‌正因为承认了劳动违反人的天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劳动者才值得我们尊敬和歌颂。他们是在忍受天性带给他们的痛苦,为人类创造价值,因此是伟大的。 ‌‌每一个微小的局部在进化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作用的进化。 ‌‌有人提出来,以后没必要有哲学这个科目了。哲学问题不过都是人的心理活动而已,以后哲学只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就足够了。这种用科学代替哲学的想法,被称为“科学主义”。 ‌‌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是用理性的方法找到终极真理。这个真理至高无上,可以指导我们的一切行为。 ‌‌尼采认为,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奴隶道德总是在禁止,不许人们做这做那;贵族道德则是在鼓励人们自由创造。 ‌‌“权力意志”一词中的“权力”容易引起误解。这并不是政治权力的意思,而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 ‌‌叔本华,一般人以为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慈祥老头。不!生活中他暴躁刻薄。 ‌‌尼采,一般人以为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人——不,生活中他是一个温和的智者。 ‌‌我们研究哲学的动机是为了追问“我”的人生意义,是为了“我”自己着想。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可以简单地这么概括:康德说物自体是人不能认识到的,叔本华则详细描述了一番物自体,指明了物自体就是生命意志,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各种欲望。 ‌‌欲望本质上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人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欲望,还是会痛苦。 ‌‌生命意志是个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说,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着万物去运动,去发展。 ‌‌我们追求个人幸福的最高境界,不是纵欲,而是内心的平静。 ‌‌不存在某种只给人快乐、不带来痛苦的享乐。这正符合了辩证法的观点。 ‌‌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的时候,光孤立地看这个现象,那样的层次会比较低。假如我们找到这个现象的反题,再把正题和反题合在一起,分析正题和反题之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从而观察到它们的合题,那我们看事物的能力就能提高一个级别了。 ‌‌黑格尔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共存,但是处在互为差异、甚至互相冲突的动态之中。事物的正题和反题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这个冲突的结果并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而是正题和反题最终化为“合题”达到了协调,升华了。 ‌‌我们今天对辩证法有一种庸俗的理解,说辩证法就是“看待事物要分两个方面”。别人批评一个现象,你非要说“要辩证地看这件事,这件事也有好的一面嘛”。这是对辩证法的极大误读。这不叫辩证法,这叫诡辩法,它的唯一作用是把所有的事实都捣成一片糨糊,逃避一切有意义的结论。 ‌‌回顾整个哲学史,会发现在黑格尔那会儿,之前时代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观点,每个人都自以为掌握了终极真理,结果又被下一个哲学家推翻。 ‌‌假如我们接受康德的世界观,我们就同意,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要安于在能认识的世界里生活就对了。 ‌‌在康德看来,人类的心灵会加工客观世界,所以他属于唯心主义。康德学说的说法叫“人的理性给自然立法”。 ‌‌人类感觉到的世界,也就是“物自体”经过“先天认识形式”加工后得到的东西,我们把他(们)叫作“表象”。 ‌‌决定论的意思很简单,既然世间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那么每一个事件之间必然要遵循严格的因果关系。 ‌‌用物理学来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就叫作“机械论”。也可以叫作“机械唯物主义”。 ‌‌在归纳法里,最重要的是实验数据,是观测结果,它们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证据。这些东西可以用一个词来统称:经验。所以洛克代表的科学家派被称为“经验主义”。 ‌‌笛卡尔有一个很棒的想法,就是按照欧式几何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先找出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再以这些公设为基础,按照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整个哲学体系。这叫理性主义 ‌‌没有什么知识是人不用学习,先天就能领悟的。在洛克看来,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号称的那些公设,全都是无根之木。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数学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但不是真理本身。 ‌‌我们今天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都是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推理的结果。 ‌‌生活越是困苦的哲学家,他的学说就越关注个人幸福。反之,生活富足的哲学家,学说更容易脱离现实。 ‌‌笛卡尔说过:“不管多么荒谬、多么不可置信的事,无一不是这个或那个哲学家主张过的。” ‌‌在他们开始烧书的地方,他们最终会烧人 ‌‌必须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元论能帮助我们的关键是: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无敌的,而一切体验归根到底都是精神体验。